横山区历史沿革
夏,为熏育氏族活动之地。商,熏育、龙方之域。西周,犬戎、西申(白翟)地。春秋时期,属林胡地。战国时期,北属林胡,南归魏境。魏置肤施县于境内(今党岔附近)。秦惠文王十年(前328),境归秦,属上郡肤施县。
西汉,分属朔方刺史部上郡奢延县(址于现靖边县城西北30千米红柳河南岸)和肤施县,亦说怀远堡等地属白土县(址在神木县南)。莽新,奢延县易为方阴县,西北部属之。东汉,属并州刺史部上郡肤施、奢延县,今响水一带归圈阴县(址在神木县南)。
三国、西晋,羌胡地。东晋、十六国,先后属前秦、后赵、后秦上郡。晋安帝义熙三年(407 )匈奴贵族赫连勃勃破鲜卑、薛 干等部,建大夏(定都统万城),归夏。南北朝,属北魏夏州(治所统万城)化政郡岩绿县(址原统万城,即今靖边县红墩界乡白城子),后归西魏化政郡。北周保定三年(563)银州(今党岔)一 带改属北周雕阴郡儒林县(址榆林县东南)。
隋,大业十三年(617)鹰扬郎将梁师都起兵反隋建梁国,属梁。唐,为关内道夏州朔方县(址白城子)、德静县(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东南)和银州儒林县。五代十国,属定难军夏州、银州。
北宋,以横山为界,西北部归西夏,南部为宋地属永兴军路延安府绥德军。南宋,以芦河、无定河为界,北部归西夏夏州,南部为金地属鄜延路绥德州。
元代,为陕西行省延安路米脂县。明,分属陕西省榆林卫和延安府米脂县。清雍正九年(1731)取“怀柔边远”之意,置怀远堡为县(治所今旧县城),属榆林府。
民国三年(1914)为别安徽省之怀远县,遂依境内横山山脉更名横山县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5)陕北工农政府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,境内成立赤源县(址麻城界)和米 西县(址石窑沟乡牛肋脖湾)。1946年10月县府易帜,县境改属榆横政务委员会(设于镇川)管辖。1947年归陕甘宁边区政府绥德分区所辖。翌年,改属榆林分区。
1958年12月撤销横山县,县境分别划入榆林、靖边、米脂县。1961年9月县复,隶属榆林专区。1968年隶属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。1979年隶属榆林地区行政公署。2000年7月1日起,隶属榆林市人民政府。2016年11月9日,横山撤县设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