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 > 古今榆林  >  文化遗产

文化遗产

陕北古代边塞诗词

浏览量: 2966   发表时间: 2022-01-17 09:11:41.0
打印本文

上郡歌

[西汉]无名氏

成帝时,冯野王为上那大寸。其后弟立亦自五原太守徒西

河上郡。吏民喜,关野王、立相代为太守,歌日:

大冯君,小冯君,兄弟继踵相因循。

聪明贤知惠吏民,政如鲁、卫德化钧,

周公、康叔犹二君。


注释:

①上都:汉代行政建置,其治所肤施在今榆林鱼河一带。

②成帝:即西汉成帝刘警。

③五原:即汉代行政建量五原都,其治所在今包头一带。西河:此指茶

④香、工:均为西周时的国名。周公封于部,康叔封于卫,周公、康叔治理

国家都有很好政德。这里借喻冯立弟兄任上郡太守时的贤能政態。



某君夫妇合葬墓门框石铭辞①

[东汉〕无名氏

惟居上,宽和贵;齐般勤,同恩爱;述神道,燕苗裔。

览樊姬,观烈女;崇礼让,尊大雅;贵口口,富支子。

注釋:

①〈某君夫妇合葬基门框石铭辞》:该刻石手1986 年3月在绥德县辛店

乡鸣咽泉出土。现存绥德县博物馆。


榆溪塞行军

[南北朝•西魏〕庚信

八风占阵气,六甲候兵韬。

置府仍开幕,麾兵即乘旄。

去族临广武,烽火对成皋。

巡率重抉纩,酌水胜单醪。

阵后云迎直,兵深星转高。

电焰驱龙马,山精镂宝刀°

塞迴翻榆叶,关寒落雁毛。

即得从神武,何须念九劳。

【作者简介】庚信(513 -581),手子山,南阳新野(今河南新野)人

是南北朝著名诗人。梁元啼示至三年《554) 座信本染元帝命出使西號被扣

超,北时西魏大军南下天梁,信被迫住魂。北同天西魏,信叉任北周。营任

北同孫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。有《座子山樂》传世。

注釋

1、榆溪寒:又称榆林塞。《汉书》记载,秦修长城紫恬曾手此处,"累石力城,树榆为塞"。据北魏新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实地考家〝榆溪旧塞”后在其所著 《水经注》记:“上都诸次山,诸次之水出焉,.其水东迳榆林塞,世又谓之梅林山,即<汉书》所谓榆溪旧寒者也。自溪西去,悉榆邡之效矣。終历沙陵,届龟效县(在今榆林市境)西北,放谓广长榆也。”可见此榆溪塞即指当时榆林—带的秦汉长城。

2、八风:八方之风。古:观菜、等候的意思。六甲:用天干地支相配计

3、花:竿顶用產牛尾作为装饰的旄旗。

4、广武:地名。北魏设广武县,其治所在今延女市东北甘谷驿镇。成:地名。在今河南省菜阳县汜水镇

5、纩:絮冬衣的新丝绵。单强:梅酒。

6、电焰句:意谓驱马如闪电般飞快。山精:传说中的山中怪路,形如龙而五色赤角,名叫飞飞。这里指以山精图茶装饰食力

7、神武:指军队。九劳:较马之劳:九,然指彩数


拟咏怀二首

[南北朝•西魏】庚信

榆兴断音信,汉使绝经过。

胡笳落泪曲,羌笛断肠歌。

纤腰减束絭,别泪损横波。

恨心终不歌,红颜无复多。

枯木期填海,青山望断河。

萧条亭障远,凄惨风生多。

关门临白狄,城影人黄河。

秋风别苏武,寒水送荆河。

谁言气盖世,晨起帐中歌。

注释:

①庾信作〈拟咏怀〉共二十七首,这里选其中二首。

②榆关:指今榆林一带长城边寒

③胡笳、羌笛:告北方游牧民族乐器。

④纤腰减束素:诗人自喻为红颜女子,因为思念故国乡士,纤细的腰身己消坡得好你一束米绡(典出米关《登走手好色赋》:“腰如束茶”。波:指眼睛 (典出傅毅 《舞赋》:“县流涕而横波”)。这首诗描写广诗人詖迫先后仕西魏。北周.成守“榆关,不得南归.思念放国故乡的惆长心情。

⑤亭障:此指长城上住乓的享振堡院。

⑥关门:即长城边关。自狄:春秋时驻牧陕北一带的白狄游牧民族。此指当时长城北部的突版。城能人黃河:似描气当时陕北府谷一带长城与黄河相接的景系。这首诗描写诗人码旅欧北边率所见最象,并联系汉代苏武战国时利铜之典放,以打发自己凉之感

 

 

车驾次榆林幸启民所居赋诗

[隋]杨广

鹿塞鸿旗驻,龙庭翠辇回。

毡帐望风举,穹庐向日开。

呼韩顿颡至,屠耆接踵来。

索辫擎膻肉,韦鞲献酒杯。

何如汉天子,空上单于台。

【作者简介】杨广,即蜻炀帝(569-618),弘农华阴(今陕西华阴县人),开皇二十年(600)靖文帝废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。仁寿四年(604)广杀父文帝及兄杨勇,夺取帝位。在位期间,征发民夫开齿大运河、修长城,先后出征西突厥、高丽。大业十四年(618)在江都(今江苏杨州)被禁卫军将领司马德戡等缢杀。注释:榆林:即隋代榆林郡,其范围包括今陕西省府谷、神木及内荣古东胜、准格尔旗等地。启民:即突厥启民可汗。这首诗是隋场帝于大业三年(607)六月北巡驻宿榆林郡,宴启民可汗和朝见奚、室韦等部落酋长时所作。鹿塞:指隋榆林郡一带长城。龙庭翠辇:指隋场帝乘坐的车子。呼韩:东汉驻河套一带的南匈奴呼韩邪单于,此指突厥启民可汗。顿颡:叩首。屠耆:指突厥启民可汗所属各部落的酋长(首领)韦鞲:缠起套袖。

 

 

示从征群臣

[晴]杨广

萧萧秋风起,悠悠行万里。

万里何所行?榆溪筑长城。

岂台小子智?先圣之所营。

树兹万世策,安此亿兆生。

讵敢惮焦思,高枕于上京。

北河秉武节,千里卷戎旌。

山川互出没,原野穷超忽。

执金止行阵,鸣鼓兴士卒。

千乘万骑动,饮马长城窟。

秋昏塞外云,雾暗关山月。

缘岩驿马上,乘空烽火发。

借问长城候,单于入朝谒。

浊气静天山,晨光照亮阙。

释兵仍振旅,要荒事方举。

饮至告言旋,功归清庙前。

注释:

1、榆溪:榆溪塞。即今榆林、神木、府谷及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隋长城遗迹。《陏书,炀帝纪》载:大业三年(607)七月,场帝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,西距揄林(榆溪塞),东至紫河(今清水河),二旬而罢。

2、小子:指陏炀帝自己。先圣:指隋文帝杨坚。这两句是说修此长城,并不是隋炀帝自己的见智,而他的父亲隋文帝就经营修筑了。

3、“树兹”两句是说:只所以修筑这万世之策的长城,是为了保护这里的亿兆生灵的安全。

4、清庙:宗庙。

 

 

从军行

【作者】杨炯 【朝代】唐

烽火照西京,心中自不平。

牙璋辞凤阙,铁骑绕龙城。

雪暗凋旗画,风多杂鼓声。

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。

(1)从军行:为乐府《相和歌·平调曲》旧题,多写军旅生活。

(2)烽火: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。西京:长安。

(3)牙璋: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,分为两块,相合处呈牙状,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。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:阙名。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,故以凤阙指皇宫。

(4)龙城:又称龙庭,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。汉时匈奴的要地。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,曾在此获胜。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。

(5)凋: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,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。

旗画:军旗上的图案。

(6)百夫长:一百个士兵的头目,泛指下级军官。

 

奉天田明府席饯别

[ 唐代 ] 胡皓

属城富才雄,文园饯席同。此席何所饯?徭役五原中。

疾沙乱飞雪,连车条转蓬。雁归寒塞近,客散祖亭空。

日夕不遑次,萧条鸣朔风。

【作者简介】胡皓:安定州(在今甘肃省庆阳市境)人,生卒不详,武則天时曾为恭陵(在今河南洛阳东北)丞。

注释:

1、《奉天田明府席饯别》:据现代傅璇琮等人考证这首诗为唐代一佚名珠英学士的作品。奉天:即唐代奉天县,在今陕西乾县。

2、五原:即唐代盐州五原郡,在今陕西省定边县一带。

 

 

同李员外春怨 

【唐代】崔湜

落日啼连夜,孤灯坐彻明。

卷帘双燕入,披幌百花惊。

陇上寒应晚,闺中织未成。

管弦愁不意,梳洗懒无情。

去岁闻西伐,今年送北征。

容颜离别尽,流恨满长城。 

注释:

①陇上:指今陕西定边、靖边县一带。

 

 

边词

【作者】张敬忠 【朝代】唐

五原春色旧来迟,二月垂杨未挂丝。

即今河畔冰开日,正是长安花落时。

⑴五原::唐代盐州五原郡,在今陕西定边县一带。垂杨:即垂柳。在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。

⑵未挂丝:指柳树还未吐绿挂丝。

⑶即今:如今,现今。冰开日:解冻的时候。

⑷长安: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。

 

 

《送部四镇人往单于别知故》

——唐代·徐九皋

天下今无事,云中独未宁。

忝驱更戍卒,方远送边庭。

马饮长城水,军占太白星。

国恩行可报,何心宁经营。

【作者简介】徐九皋,开元时曾为河阴县(今河南孟津县东)尉。

注释:①云中:即唐代云中郡,其范围包括今陕西神木、府谷县。

 

 

塞上曲

常建 〔唐代〕

翩翩云中使,来问太原卒。

百战苦不归,刀头怨明月。

塞云随阵落,寒日傍城没。

城下有寡妻,哀哀哭枯骨。

【作者简介】常建,长安(今西安市)人,开元十五年(727)进士,曾任盱眙(在今江苏省)尉。天宝年间卒。

注释:①云中:即唐云中郡,其范围包括今陕西神木、府谷及内蒙古准格尔旗、托克托县等地。

 

榆林郡歌

王维 〔唐代〕

山头松柏林,山下泉声伤客心。千里万里春草色,

黄河东流流不息。黄龙戍上游侠儿,愁逢汉使不相识。

注释

1、榆林郡:隋置,即胜州,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左翼地。

2、“山头”二句:化用《陇头辞歌》:“陇头流水,鸣声幽咽。”

3、黄河:黄河流经檎林郡。

4、黄龙:古城名,又称和龙城、龙城,故址在今辽宁朝阳。十六国北燕建都于此,南朝宋因称之为黄龙国。

5、戍:指边防地的管垒、城堡。

6、游侠儿:指边防将士。

7、汉使:以汉喻唐,作者自谓。

 

河上送赵仙舟

王维

相逢方一笑,相送还成泣。

祖帐已伤离,荒城复愁入。

天寒远山净,日暮长河急。

解缆君已遥,望君犹伫立。

注释:

1、河上:从诗中“荒城”、“长河急”等句意看,似指流经今府谷县一带黄河。

带黄河。

2、祖席:送别的宴席。

 

 

经杀子谷

作者:陶翰      朝代:唐朝

扶苏秦帝子,举代称其贤。

百万犹在握,可争天下权。

束身就一剑,壮志皆弃捐。

塞下有遗迹,千龄人共传。

疏芜尽荒草,寂历空寒烟。

到此尽垂泪,非我独潸然。

【作者简介】陶輪,润州丹阳(今江苏鎮江)人,开元二十年(732)为华阴县丞。官至礼部员外郎。

注释:①杀子谷:地名,在今陕西省绥德县城附近。史载,秦始皇死后,李筘及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为夺取皇位,伪造了始皇的诏书,賜其镇守上郡的长子扶苏就地自杀。扶苏遵命自杀后,世人即将相传扶苏自杀之地称为杀子谷,又名鸣咽泉。

 

 

《挽歌词》

唐代诗人赵微明

寒日蒿上明,凄凄郭东路。

素车谁家子,丹旐引将去。

原下荆棘丛,丛边有新墓。

人间痛伤别,此是长别处。

旷野多萧条,青松白杨树。

注释:

原上:近年,靖边县统万城周出土一批唐代茲志铭中多有原上、平原地名的记载。如《王玄度墓志铭并盖》载:王玄度与夫人梁氏以景龙三年岁次己酉七月,合葬于夏赫连氏统万城东南原上,礼也。又如《曹恽墓志铭并盖》载:曹恽以开元十四年八月十七日卒于私第。粤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与夫人贾氏合葬于统万城南二十里之平原,礼也。此原上指夏州一带。郭东路:似指夏州城之东的道路。素车:指拉着棺柩的车子。丹施:即红色的引魂幡。

③原下:即州城之南地区,即今靖边县一带。

 

观回军三韵

【作者】李益 【朝代】唐

行行上陇头,陇月暗悠悠。

万里将军没,回旌陇戍秋。

谁令呜咽水,重入故营流。

注释:①陇头:指今定边县南部及甘肃环县一带。

 

 

边塞行

唐代:杨凭

九原临得水,双足是重城。

独许为儒老,相怜从骑行。

细丛榆塞迥,高点雁山晴。

圣主嗤炎汉,无心自勒兵。

【作者简介】杨凭,生卒不详,弘农(今陕西省华阴县)人,大历中779)进士,曾为江南观察史,贞元四年(788)后去世。

注释:

九原:在今内蒙古包头一带。

榆塞:即今榆林一带的长城。这句是说远去草木丛生的榆塞"。

嗤炎汉:此指讥笑侵忧廚朝事。

 

 

送陈判官赴绥

【唐代】贾岛

将军邀入幕,束带便离家。

身暖蕉衣窄,天寒碛日斜。

火烧冈断苇,风卷雪平沙。

丝竹丰州有,春来只欠花。

【作者简介】贾岛(〜843),字阆仙,范阳(今北京市大兴县)人。曾为和尚,法名无本。后还俗应进士考,不第。五十九岁时坐罪眨为长江(今曰蓬溪)主簿。后迁普州(今四川省安岳县)为司仓参军,有《长江集)。

注释:

①绥州:治城在今陕西省绥德县城。

③丝竹:指弦乐器和竹管音乐。

 

 

哭赵纵

唐代   杜牧

将军独乘铁骢马,榆溪战中金仆姑。

死绥却是古来有,骁将自惊今日无。

青史文章争点笔,朱门歌舞笑捐躯。

谁知我亦轻生者,不得君王丈二殳。

【作者简介】杜牧(803〜,字牧之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市)人。大和二年(828)进士,曾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、中书舍人等官。有《类川文集》。

注释:

铁铯马:指战马。榆溪:榆溪塞,指今陕西省神木、府谷及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长城边塞。金仆姑:古代一种箭的名称。殳:古代一种竹制兵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