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堡,一说是境内寇家塬村北有汉之前“吴王墓”而得名;一说是此地曾安置被俘吴人(战国时吴国人),又是战略要地,故称。惜均无考。
旧石器时代中期,境内就有人类活动,新石器时代属仰韶文化、龙山文化区域。夏、商、周为非华族活动之地。秦汉时期,是肤施县组成部分。曹魏两晋被匈奴占据。公元431年北魏灭大夏国,设县,名曰“政和县”,取“政通人和”之意。西魏废帝元年(552)改称延陵,因延陵村得名。隋开皇十七年(597)改称延福。政和、延陵、延福治所均在今寇家塬乡杨家塬村。宋至道三年(997)延福县属定难军绥州。景祐五年(1038)西夏建立,吴堡寨归属。治平四年(1067)克夏,收复吴堡寨,归神木营。元丰六年(1083)划归河东路石州定胡县。金正大三年(1226)设吴堡县,治所即原寨地。至元元年(1264)撤县制,至元二年复设。至元二十八年(1291)升为吴州。贞元年(1295)撤州复县,仍名吴堡。
明洪武十年(1377)五月撤县制,辖地划归绥德州。洪武十三年(1380)复设吴堡县,隶属葭州。
清初,属延安府直管。雍正三年(1725)复属葭州。乾隆元年(1736)改属绥德州。辛亥革命后,属榆林道。
1926年始建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。1928年建立中共吴堡县委。1933年开始组织红军游击武装,随后建立苏维埃政权。1936年国民党“围剿”吴堡苏区后,隶属于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区。1940年2月28日推翻民国县政府,在任家沟村建立工农民主政权。1945年县人民政府搬迁到宋家川,隶属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。
1950年归绥德专区管辖。1956年9月归榆林专区。1958年11月撤县制,辖地并归绥德县,设吴堡指挥部。翌年,指挥部更名中心乡。1961年复设县。1968年隶属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。1979年隶属榆林地区行政公署。2000年7月1日至2010年隶属榆林市人民政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