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室动态
网络中国节|榆林风俗时岁节令之元宵节

正月十五,元宵节。或食油糕,或食元宵。此日农家多做米茶,据说此日做的米茶香甜可口。妇女不做针线,恐伤目。

此日春节秧歌活动进入高潮。白天,秧歌聚集公众场合公演,观者如堵;晚上,不少地方转九曲,观灯,街衢张灯结彩,唢呐锣鼓、鞭炮、秧歌之声,声震群山,不少地方家家垒火塔塔。

米脂、子洲有的村庄有打铁铧放火花的习俗,烧红的铁锅用铧铁用力摩擦一下,顿时天空火花飞溅,绚丽好看。横山等地元宵有放花的习俗,更为壮观。元霄节,各地还有一些独特习俗。

《延绥镇志》记载:“十五夜,用面为不托,名灯盏,注油燃灯,至十六日早作羹食之,视收灯也。”
旧志记载,佳县有拜街习俗:“无论男女于是早燃香盈地,由南城极南始,行至北城隍庙,焚香纸,邀神贶,约数百人,谓之拜街。”(民国二十二年《葭县志》)
子洲淮宁河一带新嫁女儿得回娘家观灯,叫躲灯。
清末民国初年,米脂城内,还有僧众作斋醮的习俗。
府谷县在元宵晚上,有给祖先坟墓燃点火塔塔的习俗。“元宵日,同牲献、香纸、酒菜于祖宗坟墓前祭拜。”
榆林城入夜,四处城门口燃烧的大火塔和“火判(用砖泥砌成的“火判神”,内燃烧煤炭,口鼻耳冒火焰)烈焰熊熊,全城各式各样花灯、彩灯竞放,五彩缤纷,光明如昼。

此时大街上又来载歌载舞耍龙灯、耍狮子、跑旱船的,人们拖儿抱女争着钻“龙身”,称之可“消灾免难”。之后驼峰山上大放礼花,各种各样礼花在夜幕中腾空而起,竞相开放,火树银花,绚丽多彩,欢声四起。大街小巷游观人群熙来攘往,直至深夜。旧时,每到元宵节期间,榆林城内西南沙滩还摆“黄河九曲阵”,男女老幼,前呼后拥都要前去转一次“九曲”,俗语说“转九曲活九十”。榆林城内吃元宵,但农村仍吃扁食(水饺)。